半导体超高价值设备!国产替代将崛起
半导体行业持续复苏
2024年的到来,全球晶圆厂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推动,再次进入了扩产周期。预计从2025年到2027年,全球晶圆厂的设备开支将连续三年增长,到2027年,这一支出预计将达到历史新高1450亿美元。
这一扩产趋势为半导体设备行业带来了显著的增长机遇。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,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合同负债已经达到201.8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了14%。数据表明,半导体设备行业正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,晶圆厂的扩产计划正在为该行业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。
刻蚀设备需求高增长
在芯片制造的十大类设备中,光刻、刻蚀和薄膜沉积是最关键的设备,分别占设备价值量的17%、22%和22%,其中刻蚀设备的重要性仅次于光刻机。刻蚀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步骤,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去除晶圆表面不必要的材料。
随着半导体厂商纷纷采用先进制程技术(栅极宽度28nm以下),对高性能刻蚀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,主要驱动因素有两个:首先,多重曝光技术增加了刻蚀次数,特别是在5nm制程中,刻蚀工艺可能达到160次;其次,3D NAND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刻蚀技术的要求,特别是在高深宽比通孔刻蚀方面,需要在氧化硅和氮化硅的叠层结构上加工极深的孔或沟槽,以实现更高的深宽比。
国产替代需求增加
近年来,国内3D NAND厂商进口半导体设备的难度加大,这增加了对国产半导体设备的替代需求。例如,长江存储已经成功采用国内等厂商的设备替代进口设备,并实现了稳健发展。2023年,国内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已达到17.6%,其中刻蚀设备的国产化率约20%,显示出国内刻蚀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迅速,且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在下游设备升级和国产替代的推动下,刻蚀设备市场正在逐渐扩大。
华金证券认为,刻蚀设备为高价值半导体设备。随着线宽的持续减小和3D集成电路的发展,刻蚀设备已跃居集成电路采购额最大的设备类型。SEMI数据显示,全球刻蚀设备市场规模约210.44亿美元,占晶圆制造设备总市场规模的22%。由于刻蚀工艺复杂、技术壁垒高,全球刻蚀设备市场集中度高。
根据SEMI数据,中国大陆已连续四年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。Gartner预计,2018-2025年中国大陆新建晶圆厂项目为74座,位居全球第一。下游明确的扩产趋势,叠加半导体全产业链迫切的国产化需求,国产刻蚀设备迎来发展良机。
中邮证券认为,中国未来四年将保持每年300+亿美元晶圆厂设备投资,国产替代加速推进。从半导体设备细分产品的国产化率来看,国产化率最高的为去胶设备,已达90%以上;热处理、刻蚀设备、清洗设备国产化率已达到20%左右;CMP、PVD设备国产化率已达到10%左右;量检测设备、涂胶显影设备正逐步实现从0到1的突破。随着海外出口限制层层加码,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。
免责声明: 本网站图片,文字之类版权申明,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,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,本网站为信息交流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,不拥有内容所有权,亦不承担法律责任,如果侵犯,请及时通知我们yangyangzhi8@foxmail.com,收到侵权通知后,我们将尽快对通知内容进行审核。若确认存在侵权行为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相关侵权内容的链接,并视情况对上传者采取相应管理措施.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