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 > 资讯 > 资讯信息

警惕“先用后付”小心欠下账单 让便利变成了消费者的“负担”

先用后付”这种新兴支付方式,有方便的地方,但也藏着不少风险和麻烦,大家可得小心点。

近,许多消费者反映,在网购时,支付页面中的“先用后付”功能被默认为首选支付方式,不少人一不小心就使用了这一功能。等到扣款通知来了才发现,自己竟已经完成了支付。这种原本号称便捷的支付方式,却在实际使用中暴露了许多隐患,让便利变成了消费者的“负担”。

有些消费者说,在网购的时候不小心就开通了“先用后付”。这就可能出现“0元”拍下商品的情况,如果还和“免密支付”绑在一起,误下单就更容易发生了。现在,有关“先用后付”的消费纠纷投诉可不少,主要是诱导开通、取消不了,还有分期支付利息有争议这些事。

“先用后付”会让消费者小看了以后要花的钱。要是一个人光追求新鲜或者养成了不好的消费习惯,那账单就可能多到吓人。

对于那些不会规划财务、没有预算概念的人来说,可能就会欠一屁股债,超出自己能负担的范围,这样就会影响正常生活,甚至会对信用记录造成长期的损害。而且,有些平台关于这个的条款写得不清楚,收费规则模模糊糊的,消费者要是不仔细看,说不定就会被多收钱。

那消费者怎么避免“先用后付”带来的问题呢?

第一,得好好看看相关的规则和条款,像利息、手续费、还款期限这些都要清楚,明白自己有什么权利和义务。

第二,要管得住自己,别冲动消费,定个合理的消费计划,还得严格执行,保证花的钱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里。

第三,开通这个功能之后,要定期看看账单,按时还款,不然逾期了会有高额利息和滞纳金,还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呢。

平台推出这种创新服务的时候,也得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,可不能把取消按钮之类的重要信息藏起来。监管部门呢,要是发现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,就得狠狠处罚,绝不能放过,这样才能让市场秩序正常,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
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,也给合法合规地提供“先用后付”这种功能做了规范和引导。

网友们呼吁的平台改进机制,比如明确提示用户权限、简化功能关闭流程,这些都不是难事。更重要的是,监管部门必须尽快介入,严格审查和规范这类支付方式,避免更多消费者上当受骗。毕竟,消费者的信任是平台的基石,一旦这个基石崩塌,最终受损的只会是平台自身。

对电商平台而言,“先用后付”功能的完善不只是技术问题,更是对商业道德的考验。如何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,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?这将决定平台在未来竞争中的口碑与地位。

免责声明: 本网站图片,文字之类版权申明,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,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,本网站为信息交流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,不拥有内容所有权,亦不承担法律责任,如果侵犯,请及时通知我们yangyangzhi8@foxmail.com,收到侵权通知后,我们将尽快对通知内容进行审核。若确认存在侵权行为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相关侵权内容的链接,并视情况对上传者采取相应管理措施.。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